法律维权服务-信息中心
当前位置: 首页 > 信息中心 > 金融政策 > 信息正文
宽松政策对经济刺激力度有限 发布日期:2012-10-22    编辑:本网       美联储终于卷土重来推出了QE3。QE3有三大政策目的,压低长息以刺激投资,支持资产价格以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,加快楼市复苏以改善就业市场。任何经济政策均有利有弊,究竟QE3能否真正达到以上三个目的呢?

  压低长息效果并不明显。美联储能够直接操控的是联邦资金利率,在大多数时间里仅通过降短息来间接影响长息。但当短期利率降至零后,美联储认为通过QE能够压低长期利息。道理如下:美联储大举买入国债或其他长期证券,导致其价格上升。同时,价格与孳息永远背道而驰,价格上升等于孳息下降。因此,只要联储局印钞机保持开启状态,压低长息应该是手到擒来。

  然而,在关于QE对长息影响的众多研究中,近来愈来愈多学者认为联储局买债效用并不显著。2012年,数个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孳息跌至历史低位,当中包括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芬兰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瑞典和瑞士。美、英、日三国热衷QE,但其他没有进行QE的国家债息亦跌至新低,绝对水平甚至比美国更低。这现象又如何解释?

  在欧债危机下,未受影响的国家成为资金避难所,美债当仁不让成为首选。标准普尔于2011年8月5日将美国主权评级下调,而QE2在2011年6月结束,当时联储局已停止买债。但在美国失去AAA评级后,资产价格大幅波动,资金却反而一窝蜂涌入美债,致其债息急跌,可见美债有其吸引力,长息并不需要靠QE压低。

  低息对刺激投资需求有正面作用,但却无法刺激银行放贷。从企业的角度出发,随着贷款成本降低,的确有动机借钱投资。但同时,贷款利息却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,利息愈低,银行放贷的经济诱因愈低,对贷款审批愈严格。因此,依靠低息刺激信贷、投资,仅从需求一方出发,却忽视了供应方。而一旦缺乏供应,需求再旺盛亦无济于事。更何况美国“财政悬崖”悬而未决,企业信心脆弱,不少上市公司手持巨额现金却不愿意大幅扩张或招聘,情愿增加派息或回购股份。由此可见,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,低息难以有效刺激投资。

  财富效应影响有限。QE另一个主要目的是刺激资产价格,令投资者觉得更为富有,增加消费开支。换言之,伯南克认为在低息环境下,投资者被迫买入股票或企业债券等高风险资产,而股价攀升将刺激投资者消费。从股市表现看,前两轮QE的确有正面作用,但效果愈来愈小,对股价的刺激时间亦愈来愈短。同时,以下两个负面作用却不能忽视。

  首先,非股票投资者无法受惠。美国股票投资者人数近年持续减少,目前约有一半美国人投资个股或股票基金,为2000年后新低,且大部分股票投资者回报都较指数表现差,令财富效应大打折扣。

  对于不涉足股市的一半美国人来说,银行存款利息低微,多年来一直被通胀抛离,实际财富持续减少。

  其次,由于有通胀存在,名义收入提高并不等于财富增加。QE往往对商品价格影响甚大,在联储局宣布QE3次日,纽约期油每桶价格便超过了100美元。而美国人每12美元的家庭收入中,就有1美元花在成品油上。QE3造成的油价飙升则直接导致美国人财富减少,再次削弱任何正面的“财富效应”。

  度量美国通胀压力,美联储依赖的指针是五年后的五年期远期国债合约(5-year 5-year forward)所显示的通胀预期。QE3出台后,此指标立即直线攀升,两个交易日内上升24个基点。美联储认为通胀不是问题,但在期货市场上用真金白银交易的投资者却不买账,认为压力逐渐增加。

  诚然,通胀预期升温并不等于实际通胀率一定飙升,毕竟整体物价水平并非仅由预期决定。然而,万一美国通胀攀升,而失业率继续高企,美联储能否坚守其2015年年中前不加息的承诺便充满变数。值得一提的是,伯南克的任期2014年1月结束,能否连任目前还是未知之数。一旦联储局主席由他人出任,超低利率政策更难言一成不变。

  综上所述,依靠QE刺激股市,全靠资金流动性上升,并不是经济基本面改善,效果较为短暂。同时,非股市投资者在无奈忍受低微利息收入的同时,更要承受通胀对财富的蚕食。因此,在刺激资产价格方面,QE的作用应是弊大于利。

  房贷按揭利率下降空间有限。此次联邦操作市场委员会声明以改善劳工市场为目标,但资产购买对象却是房贷抵押证券(MBS),明显是针对楼市,这或有两点原因。

  其一,金融海啸根源为美国楼市次级按揭问题,美联储可能认为只有美国楼市全面复苏,经济增速才能加快,就业人数才会显著增加。其二,美国劳工市场一向流动性极高,由于各州之间没有人员限制,更不存在语言、文化差异,美国人往往愿意穿州,搬到就业机会较多的城市。遗憾的是,劳动人口流动性在此轮复苏中却遇到一大障碍。房地产泡沫爆破后,不少美国人的物业成为负资产,除非蒙受巨额损失,否则难以迅速转手。美国劳动人口就罕有地被困在其现有物业所在地,导致在全国范围内,劳动力需求与供应无法达至均衡,因此楼市复苏也就成为劳工市场改善的重要条件。

  以上两点应能解释美联储“要救就业,先救楼市”的想法,但购买MBS能否加速楼市复苏却值得商榷。一般来说,楼价与按揭利率成反比,利率愈低,物业需求愈旺盛。然而,目前美国30年房贷利率徘徊在3.5%左右,位于有记录以来最低。换言之,以按揭成本计算,目前已经是美国史上置业负担最轻的时候。如果利率是决定置业与否的最重要因素,当下应该是美国楼市最畅旺之时,但情况显然并非如此。即使美联储每月印400亿美元买MBS,能继续压低房贷利率,楼价亦不见得会加快上涨步伐。

  如果说对楼市短期刺激未必显著,长期副作用则更令人担忧。以每月400亿美元金额计算,在未来半年,联储局每月将购买超过一半新发MBS。换言之,中央银行将成为美国楼市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,不仅以超低利率影响按揭利率,更直接印钞买入全国新发行房贷抵押证券的一半。须知美国已经有房利美(Fannie Mae)与房贷美(Freddie Mac)两个机构来支持房贷市场,现在再加上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新发MBS,政府在每个层面上均主导楼市。

  在此刺激下,某些买家或会增加入市意愿,可一旦中央银行退市,对楼市造成的冲击将相当大。虽然这在短期内不会发生,但对投资者来说却绝对是一个重大隐忧。值得一提的是,美联储虽然乐见股市上扬,但没有在股市上作任何直接投资。相反,在MBS市场中,美联储将成为最大的直接买家,每个举动都将间接影响楼价。当政府政策主导楼市时,投资者是信心倍增,抑或提心吊胆,暂且不得而知。但从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来看,美联储大举购入房贷相关证券将难免导致价格信号严重扭曲,无助楼市稳步复苏。

  总而言之,美联储多项最新措施表面上对加快经济增长步伐、降低失业率有帮助,但每项政策均有其代价,并不是免费午餐。美国“财政悬崖”逐渐逼近,税制改革一拖再拖,美联储的确已成为“the only game in town”(唯一的游戏玩家),但即使货币政策无所不用其极,对经济实质刺激也势必继续递减。

 
96871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 版权所有 浙ICP备 05039765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479号  邮编:310006